首经贸 发表于 2018-4-14 15:10:22

首经贸硕士入学考试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本帖最后由 首经贸 于 2019-9-20 12:00 编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是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四个专业)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具有理解和分析现实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要求考生: (1)准确地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准确理解和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具有一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5)结合当前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沿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四、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90 分(6小题,每小题15分) 论述题 60 分(3小题,每小题30分) 五、参考书目 本考试参考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导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5、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6、如何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意义 4、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和时空观 5、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与统一的基础 6、意识的起源、本质及其作用 7、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及其二者的辩证统一 8、物质世界的总特征 9、对立统一规律10、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11、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与思维能力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2、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3、科学实践观的当代意义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5、对认识的本质的科学回答6、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7、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8、价值、 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9、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5、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性 6、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9、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0、唯物史观考察历史创造者时坚持的原则11、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2、商品质的规定性和商品的价值量3、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4、价值规律5、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及其在新时期的发展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含义,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7、剩余价值的含义、生产和分配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含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关系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新表现2、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动因及影响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何把握及其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崇高的社会理想 1、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2、共产主义社会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3、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4、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必然性与长期性)5、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第三部分题型示例一、问答题简答题示例: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马克思主义确认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的包含了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发展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构成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总之,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二、论述题论述题示例:试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答案要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党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两者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内容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的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新的基本相适合的矛盾运动;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第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把握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发展方向,把握具体的国情和历史任务,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促进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调整和解决,才能制定出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其次,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非得失和成败的客观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后,一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展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经贸硕士入学考试7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