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答案)2000年首都经贸大学901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答案

[复制链接]
1403 0
首经贸 发表于 2018-3-21 10:08:45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名词解释
1 资本有机构成
答:生产资料数量和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不变资本的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2 绝对地租
答: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衣业资本家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来源于衣业雇佣工业创造的剩余价值.绝对地租既然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它实质上是由衣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而来的,它体现的仍然是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3、投资乘数
答:投资乘数或就业乘数是指在一定消费倾向下,自主投资的增加(或减少)可导致国民收入或就业量的增加(或减少)的倍数.由于就业量是随着有效需求的增加而与国民收入按一定比例增减的,所以投资乘数与就业乘 数具有一致性 投资乘数或就业乘数(K)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M PC 设为 r),它是边际储蓄倾向(M PS)的倒数,用公式表示,即
k=l/1-r=l/MPS
投资乘数的公式还可以表示为
△Y=△l/1-r
式中,△Y为国民收入的变动量,△l为投资的变动量.
4、资本边际效率
答:将资本资产或资本品在其使用期间或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折成现值,并使各项现值之和恰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的贴现率,其实质就是资本的预期利润值,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以得到的利润率.用凯恩斯的话说,资本边际效率为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说我供给价格,设某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为k,使用寿命为n年,若第一年的预期收益为Q1,第二年的预期收益为Q2,第n年的预期收益为
K=Q1/(1+Rm)+Q2(1+Rm)^2+...+Qn/(1+Rm)^n
由上式可以看出,资本边际效率实际上是指厂商使用资本资产的预期利润率,它决定于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和供给价格.
、简答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
答: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的产生,即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能单纯从流通来说明,又不能离开流通来说明.它必须在资本总公式包含的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中解决.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变为资本的关键.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有一个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其他商品一旦进入消费过程,商品的价格就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而消失.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在它的消费过程中,也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创造出较劳动力价值本身更大的价值来.这超过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家按照劳动力的价值购买了工人的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属于资本家所有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新价值,包括剩余价值,也就归资本家所有.剩余价值正是在劳动力卖和买的基础上产生的.
2 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是什么?
答:资源的最佳配置是指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产出,实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状态.如果说生产等量线规定了各种产出水平的主观条件,那么,等成本线则规定了厂商可能达到某一产出水平的客观条件.因此,要确定资源最充分利用的条件和界限,就需要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结合起来考察.这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既定产出水平下,如何求得最低成本,这就需要使既定的生产等量线与离原点尽可能近的一条等成本线相切,如图所示.中图 I 为己定的生产等量 线,有 C1L1, C2L2,C3L3  3条等成本线可供选择,其中只有C2 L2 与I 相切,C2L2 便是尽可能近的等成本线,表明使用的成本最低,切点E 则为资源最佳配置点.二是厂商投入的成本和要素价格已定,从而在等成本线已定的情况下,如何求得最大产出水平.如图所示,Cl l l 为既定的等成 本线,有 I,II,III,IV  4 条生产等量线可供选择,其中只有III 与Cl l l相切,III 便是产出水平尽可能高的生产等量线,切点 E 则为资源最佳配 置点.总之,资源的最佳配置点乃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的切点.可见,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相切.这可算是第一个层次的条件.
在图中,Cl l l 线既是等成本线,又是过生产等量线III E 点的切线,因此,等成本线的斜率与边 际技术替代率MRTS 相等.由于等成本线斜率=PL/PC(PL .PC 分别表示劳动,资本的价格)MRTS=MPL/MPc(MPL ,MPc分别表示劳动,资本的边际产量),所以
MPL/MPc= PJPc     (1)
(1)式的经济含义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两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与两种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这可算是第二个层次的条件.
由(1)式可推知
MPL/ PL= MPL/ Pc ·   ( 2)
(2)式的经济含义是 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条件必须是厂商购买劳动与资本所支出的每一元钱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这可算是第三个层次的条件.
3 实现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是什么?
答:帕累托最适度又称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标准,它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而不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换言之,社会已经达到这样一种情况,即任何变革都不可能使任何人的福利有所增加,也不会使其他人的福利减少的资源配置状况.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要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必要条件有三个:第一,交换的最适度条件:要使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这两种商品的任何两个消费者都必须相 设有 A, B 两个消费者,各自都消费 a, b 品,他们 的边际替代率分别为 MRSabA, , MRSabB MRSabA, =MRSabB.第二,生产的最适度条件:要使任何两种要素投入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千使用这两种要素投入的任何两厂商或两生产者必须相等.设有 A, B 自使用 L,C 种要素,他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分别 MRTSLCA, MRTSLcB, MRTSLl= MRTSLcB·;第三,交换最适度条件和生产最适度条件的结合的条件:对于一个消费者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与这两种商品对于任何一个生产者的边际产品转换率必须相等.社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为MRSab, 厂商的边际产品转换率为 MRTab, MRSab= MRTab.
4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1) 宏观调控的目标
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防止和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物价稳定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
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处理好改革 ,发展稳定的关.
保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可待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促使人口增长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简言之,即: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宏观调控的任务是建立宏观调控体系和掌握各种数量界限.
(2)宏观调控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在这种体系中,各种调节手段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加强宏观经济调节的综合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宏观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同时还要运用计划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
1)计划手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计划 总体 上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指导性计划,这种计划是宏观调节的重要手段.通过国家的指导性计划,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方案,为各部门,各地区和所有企业的投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指明方向,为运用其他各种手段调节经济提供依据.
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也称经济杠杆,国家用来调节经济的经济手段不具强制性,而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经济利益来诱导人们的经济行为.因此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经济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财政手段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财政预算进行的.国家通过规定各种税收政策,调节生产和流通,收入分配与消费,外商投资以及进出口商品总量与结构.而财政预算对调节社会总攻击与总需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金融手段.货币政策调节经济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进行的.国家用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金融工具,主要是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率和在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第三,汇率手段.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调节的需要,运用手中的外汇来调节汇率,利用汇率调节对外经济活动,调节进出口贸易.
3)法律手段 调节经济的法律手段主要是经济法.
调节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调节对外经济关系
护经
4)行政手段.国家依靠行政组织系统,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方式,直接指挥和干预经济.在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行政手段不应损害和代替市场机制的作用.
1) 长率 的合理区 间.我国经 长率的合理 6%-10%.
2)财政信贷平衡的数量界限.财政赤子与收入之比应在5%以内为宜信贷平衡要求控制货币增长率,使之同经济增长率一致是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基本标志
3)国际收支平衡的数量界限.对是外经济活动稳定的基本标志.现汇储备率以保待25%以上为宜.
4)物价稳定的合理界限.物价稳定是国民经济总体稳定的主要标
5 )合理就业的数量界限.合理就业既是经济稳定的标志,也是社会稳定的标志.
6)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数量界限.产业结构合理化反映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宏观调控要实现的长期目标之一.
7)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数量标志.
5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有哪些?
答: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前者是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货币供给增加时,利息率会降低,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因此经济萧条时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的增长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取得信贷比较困难,利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严重时,多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手段主要包括法定准备率,调整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手段;同时也包括道义上的说服(道义劝告),调整法定保证金限额,规定抵押贷款利息率的上下限,规定消费信贷的条件等辅助性手段扩张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率,降低在贴现率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手段,来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通过降低利息率水平以增加总需求的一种政策选择;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法定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上 卖出有价证券等手段,来减少货币供应量,进而通过提高利息率水平以抑制总需求的一种政策选择.
三、论述
1 试述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
答: (1) 公司制企业在产权制度上的特点,是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股东对企业财产拥有出资人所有权,按各个投资的多少享有资本收益(股息和红利),并作为一个整体(通过股东大会)决定公司的大政方针,企业通过法律认可,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拥有法人财产权,依据这种法人财产权,企业可以独立自主地支配出资人集资建立起来的全部法人财产,直接管理企业.
现代产权制度有四大特征:一是归属清晰,二是权责明确,三是保护严格,四是流转顺畅.
建立健全的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第一,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处理好国家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关系
第二,建立经营者的所有权制约机制.
第三,明确产权关系上的负盈责任.
第四,在明晰企业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产权市场.
(2)
1.涵义
司法人治理结构,也称之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之间通过公司权利机关(股东大会),经营决策与执行机关(董事会,经理),监督机关(监事会)而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协调运转和科学决策的联系,并依法律,法规,规章和公司章程等规定予以制度化的统一机制;通俗的讲,就是公司的领导和组织体制之间的权利的合理分配,使各行为人权责明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关系,保证公司交易安全,运行平稳,健康,使股东利益相关者(董事,经理,监事,员工,债权人等)共同利益得到平衡与合法保护.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 力机构,拥有以出资人所有权为基础的最高决定权,负责制定和修改公司章程,审议和批准公司的预算,决算,收益分配等重大事项
②董事会是公司的权利执行机构,拥有以法人财产劝为基础的经营战略决策权,负责制定公司生产经营的战略决策和任免公司总经理等董事会人选由股东大会选出,董事长为公司的法人代表,一般不兼总经理
③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由股东大会选出,对股东大会负责,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对董事会和经理的活动进行监督.
④经理班子依据董事会的委托代理关系,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拥有企业经营管理权,负责公司日常经营活动的组织与指挥各部门经理向总经理负责,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
2)如何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①克服政企不分带来的障碍,政府对国有 企业的直接干预和国有股东权能不到位并存,是公司法人治理机制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②推进股权多元化,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动作创造基本条件.
③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框架.治理结构框架应确保所有股东,包括小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受到平等待遇.
理顺 公司人事管理.公司控制权 的合理分配是公司灵活经营和防范风险的关键.
2 画图说明序数效用理论。
答:(1) 序数效用理论是指用人们对某种商品的主观评价的先后顺序或优劣对比来表示与分析效用的理论.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效用是用来表示个人的偏好的,但个人偏好是心理的活动,因此效用的量在理论上,概念上和实际上生来就是不可计量的,只能根据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将它们排序为第一,第二,第三等顺序,而不能用基数一,二来表示它们量的大小.
(2)序数效用论在分析消费者行为时,将无差异曲线作为分析工具.此外,序数效用理论又提出预算线,预算线表明在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可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全部数量组合.
将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消费者均衡是指在一定收入和一定价格的条件下,购买一定量物品的消费者所能获得最大满足的状态.无差异曲线表明,离原点较远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满足水平较高;离原点较近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的满足水平较低.因此,从消费者主观愿望来讲,当然愿意选择离原点较远的无差异曲线但实际上能否做到这一点,还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即要受预算线的约束较高的收入和较低的商品价格会使预算线远离原点;较低的收入和较高的商品价格会使预算线靠拢原点.所以,要使消费者均衡得以实现必须把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结合起来考察,也就是要把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如图所示,假定收入 和价 格已定,其预 线也随之 MN, 同时设想有 L1,L2,L3,L4 4 条无差异曲线可供消费者选 择,但消费者选择对自己最有利而又有可能的无差异曲线,则只能是 L3.因为 L3 与MN相切于 E点,此点表明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 下所购买到的A,B 两种商品的组合,而获得尽可能高的满足 水平.L4 虽然满足水平最高,但由于他处在预算线MN 右侧,对于只有收入 6 的消费者来说他的力量达不到,所以L4 在考虑之外,L2与MN有两 交叉点R,S 虽然这两点购买 A,B 两种商品的总支出正好和消费者的 6 元收入相等,但因为 L2
" L3 更靠近原点,所以,消费者在 R,S 上只能获得较低水平的满足,自然L1 和MN 的两个交点所代表的满足程度就更低了.可见,E 点便是消费者均衡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必须是,既定的预算线与一条尽可能远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这是第一个层次的条件.
图中 MN 既是预算线,又是过 L3 无差异曲线 E 点的切线,因此,预算线 MRS .由于 线
=PA/Ps,MRS=MUA/MUs,所以
MUA/MUB=PA/PB      (1)
式中MUA,MUB 分别表示A,B 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PA.PB 分别表 示A,B 两种商品的价格因 此,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必须是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相等.这是第二个层次的条件
由(1)式可推知
MUA / PA= MU B/PB      (2)
(2)式表明,在对两种商品进行选择时,实现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必须是两种商品支出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是第三个层次的条件.
由(2)
MUA/ PA= MUB/PB= MUC/PC ..=MUN/PN=货币的边际效用(L)  (3)
(3)式表明,在对 种商品进行选择时,实现 须是所有商品支出的每一元钱的边际效用,既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是第四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的条件.
12

收藏0 支持0 反对0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客服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18518116623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8508室

Email:349193267 @qq.com

Copyright   ©2015-2018  首经贸考研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前程校教育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662号

  ( 京ICP备1803408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