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简介及历史

[复制链接]
首经贸 发表于 2019-3-6 14: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帖最后由 首经贸 于 2019-3-6 15:01 编辑

学校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 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5 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00 余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2000 多种。食堂学校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金融、经济等14 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 、统计学、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8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点、MBA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学校现有教职工 1483 人, 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86 人 ,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 101人,副教授 、副研究员等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354 人,讲师等中级专业技术人员 528 人;有博士生导师 20 人,硕士生导师 216 人。目前全校在籍学生20000余人,其中研究生 165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 9600余 人, 专科生340余人,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留学生500 余人,成人夜大、函授生7980余人。学校本部位于丰台区花乡,地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丰台园内,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红庙校区位于朝阳区,地处中央商务区( CBD ),以研究生、 留学生、成人教育为主。


       劳动经济学获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入选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获批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校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设有人口研究所、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研究所、不动产研究所以及 CBD 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 ( WTO )研究中心、企业家与企业制度研究中心、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中心、公司研究中心 、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等26个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经济与管理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人口与经济》、《当代经理人》等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发行。
       学校鼓励、支持并积极组织专家、学者投身首都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工作,为首都经济发展服务,为首都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发挥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学校完成的市政府重大课题《首都经济》中的重点课题《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和北京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北京市教委科研项目《首都经济研究》等,受到了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学界的好评。 CBD 研究中心已被确定为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近五年来学校教研人员主编的学术专著有多项获得各部门的奖励,获省部级以上的奖项达30余项。其中《中国农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国企业理论五十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政策研究》、《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与模式》、《 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等众多成果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14届中国图书奖、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重庆市第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北京市第七届、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和友好往来关系。目前,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博士课程以及进修汉语。该校与澳大利亚开办的合作培养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会计学硕士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项目,首次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将学位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融为一体。近年,学校每年推荐优秀毕业生赴英国、瑞典、法国进行为期一至两学期的学习或攻读硕士学位;每年派出多批教师、研究人员赴国外进修、攻读学位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近30多名国外教授、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和讲授专业课程。
       学校已与国外50多所大学正式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有学术交流与合作往来。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和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举办的会计学硕士(MPA)项目和注册会计师项目,是经国务院学位办和北京市教委批准的第一个在我国境内将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结合为一体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非常重视留学生教学,自198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目前每年来学校学习汉语及经济类课程的长短期留学生近600名。针对留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在留学生教学与管理方面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使其规范化、特色化,如为学习经贸专业的留学生专门开设了经贸方向的对外汉语课程,并配备了中国书法、中国舞蹈、中国武术等门类齐全的选修课程。

历史沿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而成的经济管理类综合性高等学府,是北京市市属重点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的建校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一、北京经济学院的发展史:
       解放后,在新中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的前期,即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为了提高劳动干部的政治和业务水平,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经中央财委批准,建立了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同时还建立了劳动部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校址同在朝阳区红庙)。学校教师来自劳动部、二机部和国内多所大学,有北大、清华、西安交大、华东师大等。劳动干部学校设置劳动经济、劳动保护和锅炉检验三各班,在全国各省市招收调干生。于1956年2月正式开学上课。学校办学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却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57年1月,在第一届学员毕业之际,毛泽东、刘少奇、陈云、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全校师生员工;1957年6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       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第二次接见学校教师和劳动保护训练班的毕业生。这在高校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标志1958年10月,经劳动部党组研究,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批准,将北京劳动干部学校与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合并,升格为北京劳动学院。学院设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并为二机部代设机械系和热能动力系。
       1963年春,国家物资总局(后改为物资部)根据刘少奇主席:要办一所培养“识货工程师”的高等学校的指示精神,经协商,将劳动学院接着办,劳动经济系与劳动保护系保留并继续发展,增设物资管理系,校名改为北京经济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74年春,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北京经济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等4个管理类的系(1978年人大复校时退出)、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三个学校合并,归北京市领导,校名仍为北京经济学院。学院设置8个系科,即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物资管理系、工业经济系、财政贸易系、政治经济系、会计系、统计系等。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北京经济学院各系科面向北京市全面招生。
       1977年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原北京经济学院各方面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986年北京市把经济学院列为市属重点学校。同时,图书馆工作、后勤工作、校园建设、学生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发展。
       学科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 — 学院以面向首都、面向实际、面向基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开拓精神的现代经济管理人才为宗旨,调整了学科设置。在重视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增设了新兴技术与交叉应用学科专业,发展成为拥有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即文、理、工结合,以培养应用型、管理型人才为主的综合性财经院校。学院设有8个系、14个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研究所(经济研究所、人口经济研究所)和成人教育部及密云大专部。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得到了充实— 逐步引进了一批硕士、博士、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包括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付筑夫教授、著名人口学专家孙敬之教授、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罗元铮教授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教师队伍中已拥有教授、副教授151人,讲师184人。
       教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扩展——新教学楼、图书馆楼、办公楼先后落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计算机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实习工厂和各种实验室也得到了相应发展,教学硬件条件得到了普遍改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从原来只招收本科生的学校发展成为既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又招收大专生、函授生、师资班、留学生等办学形式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师们编写出版了大量新教材和专著,发表了大量论文,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提高。1979年至1992年出版论著250部、教材973部、译著119部、辞书手册等603种,发表论文2638篇、译文433篇。承担国家、有关部委、北京市科研课题107项、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5项、国际合作项目12项、其他项目109项。为了推动学术交流和加强教材出版,学院建立了“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创办了《经济与管理研究》和《人口与经济》等学术性刊物,面向全国发行,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多次被评为全国和北京市优秀期刊,扩大了学院的影响。
       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积极开展国际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到90年代初期,学院已经与美国、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团体和学者来院访问和讲学,并先后接纳外国留学生200余人,在国外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二、北京财贸学院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不久,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大批财经干部和专业人才。从1951年起,北京市委选派了一批从战争年代锻炼出来的革命干部到财贸战线担任领导并创办了银行、商业、供销、粮食等各类干部学校和训练班。1958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6所干校和银行训练班合并为北京财政贸易干部学校。学校由市政府直接领导,北京市副市长程宏毅任校管委会主任。毛泽东同志的秘书田家英、红旗杂志社主编苏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卫兴华和北京市副市长王纯等都曾亲临学校授课。
       1960年根据程宏毅副市长的指示,在北京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成立中专部,即北京财贸学校。学校设置财政、银行、商业企业、外贸、商品学专业。并从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外贸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调入30多名教授、讲师和中青年骨干,充实师资队伍,着手筹办北京财贸学院。1962年北京财贸学校独立办学,隶属北京市委财贸部领导,党的关系由市委大学工作部负责。办学十年,培养了中专毕业生4000余人,其中不少人担任了北京市司局级领导职务和大型商场的高管。1973年北京市委决定将“文革”期间解散的北京财贸学校重新恢复,更名为:北京财经学校,学校设置商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金融专业。1974年从中央财金学院调入两批教学骨干和管理干部。1976年重新恢复北京财贸学校的名称,在市委财贸部的主持下重新筹建北京财贸学院。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财贸学院。先设置财政、金融、商业经济三个专业,预定规模为2000人,当年招收了第一批本科生。北京财贸学院建立后,自强不息,努力开拓。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三个专业的基础上,又开办了社会急需的新专业或专门化。如1981年的工商行政管理专业、1986年的保险管理专业、经济法专业、国际信贷与投资专门化、1987年的国际市场营销专门化(后改为国际贸易专业),1993年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学校是全国最早设立该专业的五所院校之一)、广告学专业。受到考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截止到1993年总共设置了9个专业、10个专门化,形成了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并举,大专业与多方向相结合的格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院重视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1985年实行了有指导的学分制,增开了选修课。1989年选修课由1978年的10门增加到160门。
       学院从1992年实行主辅修制,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开设的辅修专业有金融专业(含国际信贷与投资)、贸易经济专业(含国际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经济法专业。试点中,参加辅修的学生占了1992级学生的51.4%,增加了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学院重视校风、学风、考风建设,以院系干部的好作风、教师的好教风来促进学生的好学风、好考风。我们确定的校风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丰富扎实的科学技术知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确定的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1993年10月15日,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同志还专门为学校题写了学风的8个大字。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从1985年起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从1986年起始终不渝地实行第三小学期的教学制度。仅在1986—1991年的5年中,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就达9000人次,教师达500人次。我们还加强了实验室的建设,增加了课内的实践环节。90年代初我们建立了北京地区高校的第一个金融股票模拟市场,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围绕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出版了全国第一套工商行政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系列教材,为全国十几所院校所采用。学院教授主持编写了有西南联大、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高校参加的《农业保险》等教材,这是我国第一本权威的农业保险教材。从1986年到1991年,学院完成的科研项目1250个,达3800多万字,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的36项。从1986年起,学院还招收了金融、会计、房地产经济专业的研究生。1992年学院校内外的史学家举办了《中国近代史系列讲座》,河北廊坊卢村农民乐团还演出了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祝捷乐章《神团颂》,激扬了师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他们又受到一次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传统和办学特色。
       为了“走出胡同办大学”,在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彭佩云、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金鑫、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李金华的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8年把占地16.5亩、建筑面积仅有14000平方米的枣林前街68号院内的校舍出让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取得出让金4500万元。全校1200名本科生、700名教职工,携带上千吨的办学设备、32万册图书,迁址到远郊房山县窦店87403部队的军营办学。把部队低矮的抗震棚改造成教室,养鸡场改为图书馆、阅览室。教工日行百公里上下班,学生乘火车上学。历经3年,行程45万多公里(相当地球赤道11圈半),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没有增加国家一分钱投资的条件下,换来了地处丰台区花乡占地236.5亩、拥有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现代化的校园,使办学条件在市属院校名列前茅。这是全院领导与师生同甘共苦、遵照市领导“多困兴学”的指示,努力奋斗的结果,这就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这是北京财贸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对北京市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它也为“走出胡同办大学”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办学成就
       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自1995年合并成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以来,成绩斐然,令人瞩目。学校现设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七大学科,设有工商管理、会计、财政、金融、经济、劳动经济、安全工程与环境、人文、成人教育、对外文化交流等14个学院和系。本科教育设有33个全日制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设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劳动经济学等二级学科博士点,28个硕士点,MB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全校在籍学生19500余人,其中研究生138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9100余人,专科生580人,来自5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300人,成人夜大、函授生8100余人。
       经过50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上下求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已经成为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大学,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培养经世济民之才,造就国家社会栋梁的摇篮。学校全体师生员工正在为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办成全国一流的财经院校而共同努力奋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客服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18518116623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8508室

Email:349193267 @qq.com

Copyright   ©2015-2018  首经贸考研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前程校教育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662号

  ( 京ICP备1803408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