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开启左侧

【考研冲刺】22首经贸431金融专硕冲刺班——货币金融学重点知识串讲-货币模块

[复制链接]
572 0
首经贸 发表于 2021-12-14 17:03:47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姐简介
anxuo学姐,双非本科一战上岸,考研初试总分410,专业课120+,排名前3;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方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例如流通手段、价值尺度、驻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这五个职能里最常考的是第一个职能和第二个职能,所以在复习的时候,要把第一个和第二个作为最重要的点去复习。

1、流通手段(交易媒介)
流通手段通俗来讲,就是把有的东西卖出去,换成钱,再用换得的钱去买所需要的商品。这个过程就叫做货币,在行使它的流通手段,货币被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
特点:
(1)节省了产品和服务交易的时间,促进了经济效率。
(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是货币区别于股票、债券和其他财富的主要功能。

2、价值尺度(记账单位)
价值尺度的特点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或者思想上的货币即可。是货币具有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功能。具体来说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从而形成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特点:
(1)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或思想上的货币。
(2)减少了商品交换中的价格数目,提高了交换的效率,节省了交易成本。

3、贮藏手段(价值储藏)
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特点:
(1)不易损坏和变质
(2)价值稳定
(3)需要时可以转换成其他形式
注:纸币不能用于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职能。例如在商品赊销或延期支付的情况下,买方收到货物一段时间后才支付货币,此时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而是作为补充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
特点:
(1)商品和货物不同时出现在买卖两极。
(2)更多的体现买卖双方的信用关系。

5、世界货币
特点:
(1)作为各国间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2)作为各国间的购买手段,用于购买外国商品
(3)作为各国间资本和一般财富转移的手段,用于投资、对外援助、战争赔款等。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1、M0(现钞)
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包括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事业单位的备用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2、M1(狭义货币)
M1由M0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由于活期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因此它与现金一样是最具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对社会经济有着最广泛而直接的影响,因而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3、3M2(广义货币)
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款、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不是真正的货币,但在经过一定手续后能够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M2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因此对研究货币流通的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4、M3: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总结:
M0:最强的购买力
M1:现实的购买力
M2:一切可能成为的现实购买力


三、货币形态的演进
货币形态的演进方面,其实大体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第一部分是商品货币,或者叫做足额货币;第二部分是信用货币,只不过信用货币这部分要把它再细分为不兑现的纸币、支票和电子货币,但其实都是统一归为信用货币当中。

1、足额货币——商品货币
(1)由贵金属或其他有价值的商品构成的货币称为商品货币,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与其他商品相交换,是货币最古老的形态。
(2)缺陷:运输困难、成色鉴定困难,如果进行大额交易,要用车运金条,运输费用很高。金银成色不同时,代表的价值也不一样,所以要去鉴定他的成色。
(3)某种商品若要有效发挥货币的功能,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必须易于标准化,从而可以方便地确定其价值。
●必须被普遍接受。
●必须易于分割,以便于“找零”。
●必须易于携带。
●不会很快腐化变质。

2、信用货币
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除了纸张和印制费用外,本身没有内在价值。
特征:
(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强制规定为法定货币。
(4)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
信用货币方面有提到它分为:第一是不兑现的纸币,第二是支票,第三是电子货币,其实也是逐渐过渡而来的,先是从纸币过渡到支票,又从支票过渡到电子货币。
为什么会产生支票?就是因为纸币存在一定的缺陷,支票可以进行一定的弥补,所以产生了支票。而电子货币的产生,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比较发达,所以可以用电子货币。
这几个因为考试的时候考的也不多,大家有需要可以看一下资料,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内容是货币制度的演变。这一块大纲上是没有列出来的,如果之前忽略了,一定要补上。


四、货币制度的演变
1、银本位制——以白银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在银本位制下,银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毁、自由输出入国境,本位币无限法偿,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银圆或白银。
缺陷:随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商品交易不断扩大,大额交易越来越多,白银的价值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断下降,银本位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而产生金银复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两种本位币。
(1)平行本位制:金币银币按自己的价值流通互不干扰,国家不规定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由于金、银的市场价格随劳动生产率和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波动,导致市场物价混乱,进而产生了双本位制。
(2)双本位制:金币与银币之间的比价由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两种铸币按国家比价流通,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
劣币驱逐良币(格雷欣法则):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反而充斥市场。这块很重要,考试的时候很爱考。
(3)跛行本位制:虽然规定金币和银币都为本位币,但同时规定,金币可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

3、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 → 金块本位制 → 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主要特点: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辅币和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各国汇率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并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在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根据两国货币的黄金含量计算汇率,称为金平价。
优势:较为稳定。
劣势:过于依赖黄金。
(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指以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不再铸造、流通金币,但规定纸币或银行券的含金量,纸币或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黄金;规定政府集中黄金储备,允许居民当持有本位币的含金量达到一定数额后兑换金块。
虽然它节约了一定黄金的使用,但其实还是不够的,就逐渐演变成了金汇。
(3)金汇兑本位制:是指规定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国内流通银行券,没有铸币流通。但规定银行券只可以换取外汇,不能直接兑换黄金。
本国中央银行将黄金与外汇存于另一个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允许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并规定本国货币与该国货币的法定比率,从而稳定本币币值。
优势:节约了黄金的使用。
劣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黄金的需求和产量之间的缺口,黄金的需求和黄金产量的缺口依然存在。
(4)纸币本位制(信用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特征:
●纸币本位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无论是现金还是存款,都是国家对货币持有者的一种债务关系。
●纸币本位制不规定含金量,不能兑换黄金,它只是流通中商品的价值符号。
●由于纸币没有内在价值,所以不能自发适应经济运行需要。纸币本位制的稳定性取决于国家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必须按经济原则发行货币。
●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纸币本位制下,存款货币、电子货币流通广泛,现金货币的流通日渐萎缩。


五、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
优点:
(1)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金平价)相对稳定;
(2)保证物价的相对稳定;
(3)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缺点:
(1)各国中央银行无法通过货币政策干预经济。
(2)货币数量受到黄金产量的制约,无法满足世界经济的增长。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这方面,主要内容就是双挂钩置,就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的是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美元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资产。

2、布雷顿森林体系
(1)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美元是唯一的国际储备资产。
(2)作用:促进各国国内经济的发展;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有助于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有助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3)缺陷—特里芬两难: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各国均要增加美元储备,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
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这样非常明显致命的缺陷。所以布雷顿森体系就逐渐崩盘了。因为这个缺陷,后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启示,任何国家的发展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货币核心其实都是不通的。

3、牙买加体系
主要内容:
(1)储备货币多元化:美元虽然仍是主导的国际货币,但地位明显削弱了,由美元垄断外汇储备的情形不复存在。
(2)汇率安排多样化: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并存。
(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多样化:运用国内经济政策、运用汇率政策、国际融资、加强国际协调。

六、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叫做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就是常说的三大法宝,是各国中央银行普遍运用或经常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
(1)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定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存款性金融机构在吸收公众的存款后必须按一定比率向中央银行缴存。
(2)作用过程——两种作用途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 → 货币乘数下降 → 货币供给下降 → 市场利率上升 → 投资、消费减少 → 收入减少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 → 超额存款准备金下降 → 贷款规模下降 → 货币供给减少→ 市场利率上升 → 投资、消费减少 → 收入减少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可快速达到目标;可平等地作用于各家商业银行。
缺点:作用猛烈,缺乏弹性,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会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立即引发那些超额准备金较少的银行的流动性问题。

2、再贴现政策
(1)定义: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政策工具。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已经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并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一。
再贴现率: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由中央银行公布,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2)作用过程:
再贴现率下降 → 超额存款准备金上升 → 贷款规模上升 → 货币供给上升 → 市场利率下降 → 投资、消费上升 → 收入上升。
(3)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作用缓和,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缺点: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的行为;缺乏弹性。

3、公开市场业务
(1)定义: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政策行为。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一般可向商业银行或社会公众买进。这两种买进都将引起基础货币的投放。
(2)作用过程:
●公开市场购买 → 超额存款准备金上升 → 贷款规模上升 → 货币供给上升 → 市场利率下降 → 投资、消费上升 → 收入上升。
●公开市场购买 → 基础货币增加 → 货币供应上升 → 市场利率下降 → 投资、消费上升 → 收入上升。
(3)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缺点:
公开市场业务指的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者卖出有价证券,然后来投放,或者说回笼基础货币,然后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且影响市场利率的这样一种政策行为。
优点:
●公开市场业务的主动权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能够完全控制交易的规模。
●公开市场业务具有灵活性,可用于各种规模。
●公开市场业务容易对冲,可根据经济形势、政策目标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缺点:
●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特别是发达的国债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较为细微,技术性较强,政策意图的告示作用较弱。


七、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
操作目标(政策手段):指的是对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做出反应,并反映货币政策状态(宽松或者紧缩)的变量。诸如准备金总量和利率。
中介目标:指的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一系列经济变量,诸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这些变量对就业和物价水平都有直接影响。但这些中介目标也不是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影响的。
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均为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更好地观测货币政策的效果并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插入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作用:反应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为中央银行提供一个追踪检测的指标;便于中央银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方向。
区别在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要先影响到操作目标或者政策手段。才会影响到中介目标,最后影响到最终目标。所以操作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控制的。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工具也不能直接控制,但中介目标可以直接传导着最终目标,所以这个是它们的区别。那我们选择操作目标,或者中介目标,要有它的标准。
标准:
(1)可测性:要求中央银行所选取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并且能够定量化。
(2)可控性:指中央银行选取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必须能够被它所控制。
(3)相关性:指中央银行所选取的这些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必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度的相关。
(4)适应性:指中央银行所选取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必须与本国的经济、金融体制相适应,必须能够符合本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阶段和运行特点。
(5)抗干扰性:指中央银行所选取的这些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当能够免受来自于其他方面因素的干扰。


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凯恩斯学派是非常看重利率的,他认为利率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量。但货币学派是以弗里德曼为代表,他认为利率其实是一个不太重要的量,不光是在这个传导机制上有所体现,在我们学到货币需求理论时,其实也是有所体现的。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了实际利率水平的下降,进而降低筹资成本,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投资的增加又将通过乘数作用引起支出和收入的增加。
(2)上述传导机制理论暗含着两个重要的条件: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必须有效地影响长期实际利率。
●投资对利率必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货币学派认为,货币政策实际上无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可以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
(2)M↑ → Y↑
(3)弗里德曼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加,在短期内人们还来不及调整其通货膨胀预期,从而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导致实际产出和收入的暂时增加;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3、资产价格渠道理论
(1)汇率渠道理论: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国内实际利率水平降低,国内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降低,国内资产的需求降低,进而导致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总产出水平增加。
(2)托宾的q理论
●货币政策将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而作用于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最终目标。
●q=企业的市场价值/资本重置成本   
a.如果q值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资本重置成本较高,因而新的厂房和设备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更为便宜,因此企业的投资支出将会增加。   
b.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会提高股价,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导致q增加。
(3)莫迪利安尼的财富效应理论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会提到股价,当股票价格升高时,消费者的财富增加。
●决定消费的是消费者一生中可利用的资源,而不仅是今天的收入。所以财富增加时,消费也会增加,进而总产出增加。

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理论
1、银行贷款途径
(1)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得公众手中的现金增加,进而增加银行的准备金和存款,从而增加银行可供借贷的资金。因为许多借款人会利用银行贷款来筹资,因此贷款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多的投资支出。
(2)假设条件:  
a. 存在银行依赖型借款人   
b. 货币政策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供给。

2、资产负债表途径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股票价格的升高,进而增加企业净值,而企业净
值的增加会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企业获取的贷款增加,进而刺激投资支出和总需求的增加。

3、现金流途径
现金流是指现金收入与支出的差额。扩张性货币政策会降低名义利率水平,则企业的筹资成本降低,企业的现金流增加,从而缓解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贷款总量增加,投资增加,总产出增加。

4、意料之外的物价水平途径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物价水平意料之外的上升,进而增加企业的实际净值,缓解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又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和总产出水平的提高。(物价水平上升会降低企业的实际负债,但是不降低企业资产的实际价值)

5、对家庭流动性的影响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提高股票价值,居民的财富增加,则居民遭遇财务困境的可能性降低,对耐用消费品和住宅的支出增加,导致总产出增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就是要强调,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如果考到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画箭头图是没有问题的,但画完箭头图之后,一定要用文字解释这部分,只要用自己的话,把箭头图上的意思逻辑串起来,解释清楚就没问题了。


九、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公式就等于货币乘数乘以基础货币,所以既然它是由这两部分构成的,那我们就知道任何影响这两部分的因素其实最终都是这个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所以只需要搞明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货币成熟,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基础货币,再进行汇总,就知道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基础货币
MB=C+R   MB-基础货币 C-流通中的现金 R-准备金总额   
基础货币是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货币。
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可控性,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能调控的货币;
(2)负债性,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3)扩张性,基础货币能被商业银行吸收作为其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具有多倍扩张的功能;
(4)初始来源唯一性,基础货币的增量只源于中央银行。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宏观因素:
(1)货币政策操作:公开市场操作、贴现贷款  →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2)国际收支状况:当国际收支顺差时,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国际收支逆差时,基础货币投放减少。
(3)政府财政收支状况:财政赤字严重时,政府就会大量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央行从二级市场购入,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债务货币化:是指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向公众发行债券,但发行的债券被基础货币所替代,进而导致货币供给扩张的过程。
(4)汇率制度与政策:当本币升值时,央行会买入外汇(流通中的现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当本币贬值时,央行会买入本币,基础货币减少。
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两部分。
法定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自己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交存央行,这个比率即为法定准备金率,按这个比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法定准备金存款。
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除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金之外,还保留的一部分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等于总准备金减去法定准备金。
货币政策操作这方面就是公开市场操作和贴现贷款,货币乘数这方面,只要掌握它的公式之后,就知道它的影响因素就是这三点:一是法定准备金率,二是超额准备金率,三是现金存款比率;这三个比率其实都是跟货币乘数乘负相关的。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法定准备金率:由中央银行决定
(2)超额准备金率:由商业银行决定   
a. 流动性风险   
b. 存款准备金利率   
c. 超额准备金机会成本
(3)现金存款比率:由公众决定   
a. 流动性偏好   
b. 其他资产预期收益   
c. 收入财富规模
货币供给方面之前是在真题当中考察过计算题的,这个也是所有的计算题当中唯一到出自货币金融学方面的内容。所以要留意一下计算题。但计算题并不会考得很难,像货币供应量,要知道它是由货币成熟乘以基础货币的。
基础货币要知道是又两部分构成的:一是流通中的现金,二是准备金总额,这块就是既包括超过准备金,也包括法定准备金,大家不要漏掉。


十、流动性偏好理论
1、凯恩斯认为个体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为
(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通过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货币资产以满足日常的交易活动。货币需求的交易部分与收入呈正相关。
(2)预防动机:是指个体为应付未来可能遇到的意外支出或收入波动等不确定性而持有货币。货币需求的预防部分与收入呈正相关。
(3)投机动机:是指个体将货币当作一种资产用于投资活动。凯恩斯把用于财富储存的资产分为货币和债券两类,持有货币的名义回报率为零。货币需求的投资部分与利率呈负相关。

2、综合三种动机
实际货币需求与利率i呈负相关,与实际收入Y呈正相关。
结论:
货币流通速度不再是常数。因为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所以当i上升时,M下降,货币流通速度V加快。即在收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利率上升激励人们减少所持有的实际货币余额,因此,货币的周转率必定上升。
虽然说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已经比较成熟,非常全面的总结了人们持有货币的这三种动机,也提出了人们持有货币,要跟利率水平相挂钩。
但它的不足就在于没有考虑到交易需求也与利率水平有关,预防需求其实也与利率水平有关,而且在投资需求当中,人们其实不只是在持有债券或者持有货币,还可能会构建投资组合。也可能会持有其他的一些资产,这个是它的不足。
不足:
(1)未考虑交易需求也与利率水平有关。
(2)未考虑预防需求也与利率水平有关。
(3)未考虑投资需求中人们不是单独只有债券或单独持有货币,可能会构建投资组合。


十一、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1)永久性收入:可以被看做预期平均长期收入,在短期内波动非常小。永久性收入是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2)债券相对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债券相对货币的预期回报率提高,则货币相对的预期回报率减少,货币需求降低。
(3)股票相对货币的预期回报率:股票相对货币的预期回报率提高,则货币相对的预期回报率减少,货币需求降低。
(4)商品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持有商品的预期回报率即为通货膨胀率,当商品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率增加,货币需求下降。
既然弗里德曼认为永久性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而这个永久性收入又是稳定的,所以弗里德曼强调的就是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他认为货币需求当中随机波动的成分很小,货币需求可以通过货币需求函数来精确的预测。
而且他在货币需求的函数当中并没有体现利率。所以说弗里德曼并不强调利率的重要性,他认为货币需求对利率其实是不明白的,货币流通速度也是稳定的,可预测的。
结论:
弗里德曼强调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认为货币需求中随机波动的成分很小,货币需求可以通过货币需求函数来精确地预测。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货币流通速度也是稳定的可预测的。
弗里德曼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比较
(1)影响货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a. 弗里德曼:利率变动对货币需求几乎无影响   
b. 凯恩斯:利率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2)收入的内涵不同
a. 弗里德曼:永久性收入   
b. 凯恩斯:实际收入水平
(3)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不同
a. 弗里德曼:稳定   
b. 凯恩斯:不稳定
4)资产范围不同
a. 弗里德曼:货币 债券 股票 实物资产等   
b. 凯恩斯:货币 债券

本次分享内容就到这里,想要了解更多干货内容的同学可以添加课程顾问咨询。希望大家认真复习,一战成硕!

收藏0 支持0 反对0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热门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客服微信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全国服务热线:

18518116623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小营路亚非大厦8508室

Email:349193267 @qq.com

Copyright   ©2015-2018  首经贸考研网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前程校教育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662号

  ( 京ICP备18034083号-4